2021-11-15 15:36:53
在IT行业有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就是一条定律把一个企业带到成功的顶峰,这个定律就是“摩尔定律”。信息产业几乎严格按照这个定律,以指数方式领导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个定律的发现者不是别人,正是世界头号CPU生产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尔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的佩斯卡迪诺,父亲没读过几天书17岁就开始养家做一个小官员;母亲只有中学毕业但一家的日子也过得平静幸福,摩尔11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当时邻居家的孩子有一个独特的圣诞礼物,那是一个化学装置里面有许多真正的化学试剂,可以制成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可以制造炸药,摩尔着迷了一有空就往邻居家跑,去研究这些小东西,,他开始想成为一个化学家!在学校摩尔不是最用功的那个人,而是最会学习的那个,他爱运动爱搞发明,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化学专业,实现了自己的少年梦想。1950年摩尔获得学士学位1954年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之后,摩尔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他的研究方向是观察红外线吸收性状和火焰分光光度,分析不久研究小组因两个上司的离去而名存实亡,摩尔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我开始计算自己发表的文章,结果是每个单词5美元,对基础研究来说这相当不错,但我不知道谁会读这些,文章政府能否从中获得相应的价值” 。 1956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管的合作发明人肖克利的邀请下,摩尔回到加利福尼亚作为一名化学专家加入了肖克利的半导体公司,这时的他想放弃以前那种过于虚无缥缈的理论研究做点实事,让自己的研究得到应用事实证明,摩尔加入肖克利半导体公司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合作伙伴:罗伯特·诺伊斯、布兰克·拉斯特。他们都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人物,摩尔和他们一起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肖克利是个天才的科学家却缺乏经营能力,他雄心勃勃但对管理一窍不通。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曾评论说:“肖克利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们又很难跟他共事”。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研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于是公司里意气相投的8个人决定“叛逃”,带头人是诺伊斯,他是摩尔最好的朋友,他们向肖克利递交了辞职书,肖克利怒不可遏地骂他们是“八叛逆”但青年人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们的“伯乐”。不过就连肖克利本人后来也改了口称他们为“八个天才的叛逆”。 1957年9月“八叛逆”手拿《华尔街日报》按纽约股票栏目挨家挨户寻找合作伙伴,他们找了35家公司被拒绝了35次,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家地处纽约的摄影器材公司,这家公司名叫Fairchild意思就是“仙童”,公司掌门人已经60多岁的费尔柴尔德先生,已经没有多少心情和动力了,但他答应提供3600美元种子基金要他们开发和生产商业半导体器件,并享有两年的购买特权。于是“八叛逆”创办的企业被正式命名为“仙童半导体公司” “仙童”们商议要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这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尚未完成却又不受肖克利重视的项目,费尔柴尔德公司答应提供财力总额为150万美元,诺依斯给伙伴们分了工,由摩尔负责研究新的扩散工艺,而他自己则与拉斯特一起专攻平面照相技术.
1958年1月IBM公司给了他们第一张订单,订购100个硅晶体管用于该公司电脑的存储器,到1958年底小小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已经拥有50万美元的销售额和100名员工,依靠技术创新优势它一举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公司,被人称作“淘气孩子们创造的奇迹”。60年代仙童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到1967年公司营业额已接近2亿美元,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人们说:“进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
1965年一个无意的瞬间,摩尔发现了一个对后来计算机行业极为重大的定律。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刊登了这一重大发现,虽然只有3页纸的篇幅但那是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论文,在这篇文章里摩尔天才地预言道: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一直保持这种势头。摩尔的这个预言因后被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所验证,因而被人誉为“摩尔定律”。这可是新兴的电子产业的“第一定律”,但在当时摩尔和其他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意义,这时的仙童正孕育着危机。 随着分公司的壮大,母公司总经理不断把利润转移到东海岸,去支持费尔柴尔德总公司的赢利水平,这让仙童的大批精英人员感到不快纷纷出走自行创业。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后两位,诺伊斯和摩尔带着当时还不出名的格罗夫也脱离仙童公司自立门户。在加州维尔山的一幢旧楼中成立了新公司。
英特尔三位一体:格鲁夫、诺伊斯、摩尔。新公司最初的名字是MooreNoyce(摩尔—诺伊斯电子公司),但是在英文里MooreNoyce听起来与morenoise(吵吵嚷嚷)非常相似,因此他们又将公司名改成Intel(英特尔)“英特尔”(Intel)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lligence(智慧)的头部同时又与英文“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很相似于是这个简单却响亮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虽然是个刚刚诞生的小公司,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厂地,但英特尔却雄心万丈要干一番伟大事业。
1969年英特尔推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双极处理64位存储器芯片代号为3101。第二年又推出第一个大容量(256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1101,1972年又乘胜推出第一个容量为1KB的动态随机存储器1103,这种价廉物美的产品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它的诞生正式宣告了磁芯存储器的灭亡,并最终成全了个人电脑革命。 在英特尔公司“摩尔定律”开始得到彻底的发挥和实践,从70年代起英特尔就构筑了其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以技术创新满足计算机制造商及软硬件产品公司更新换代提高性能的需要。摩尔提出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而摩尔的口头禅就是“改变是我们终身的热爱” 。
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公司好戏连台,1971年对外公布了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宣告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已经来临”1974年又推出了微处理器8080,“8080”被专家们称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正是从8080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1974年在诺伊斯卸任之后时,任副总裁的摩尔正式登上了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宝座,开始了英特尔腾飞的路程。作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摩尔从不认为自己是公司的总裁高高在上,并且他十分注重技术的转化,消除英特尔研究实验室和制造部门之间的瓶颈,加快了新产品从实验室向工厂向市场的转化,由于经营策略的正确技术上的创新,英特尔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巨人地位,环顾四周无一人是对手,但他们没有想到在遥远的东方一股新生的势力正在成长。
1976年3月日本最大的5家电气公司的科研力量联合起来,组建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不到4年时间他们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3月,惠普公司总经理安德森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份日美两国芯片质量的比较报告,美国最好的产品的次品率竟比日本最差的产品还高出5倍!这份报告引起硅谷的震惊。
然而真正的较量是1981年,这年12月英特尔公司推出8087芯片,日本松下公司毫不示弱地拿出3200芯片,当时64K动态随机存储芯片是电脑界一致看好的重头戏,它包含65536个元件,不仅能读而且能够像黑板一样擦写,但日本的64K芯片是半路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以它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迅速占有美国市场,使英特尔的单个芯片价格在一年内从28美元惨跌至6美元。 英特尔这个新生的巨人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一时间美国为之哗然,摩尔痛定思痛决心放弃存储芯片市场转向了微处理器(控制芯片)市场,因为以其敏锐的眼光摩尔已经准确地预测到了个人电脑,以后的成功他果断地做出决定Intel进行战略转移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正是这一决策最终确立了英特尔今日在全球微处理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
从1985年起,英特尔开始同康柏联合研制以80386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新型计算机,并在两年后成功推出了运算速度比IBM个人计算机快三倍的台式386计算机。1991年英特尔又与IBM公司达成一项为期10年的微处理器协议,研制能用一块芯片代替许多计算机芯片,并且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处理器。
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使英特尔一直领先于同行,始终占据着微处理器市场的最大市场份额,利润连年上升,但摩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清楚市场的淘汰速度他时刻保持着一种危机感,为了一直领先于同行,他以极大的频率“自己淘汰自己”。
1993年3月英特尔又推出微处理器的第五代CPU产品——Pentium(奔腾),在摩尔主导Intel的十几年时间里以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工业萌芽,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PC在全球范围获得的巨大成功,提供PC核心部件的Intel从一个存储器制造商成长为一个辉煌的Intel。
戈登·摩尔正是这场伟大变革的推动者和胜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戈登·摩尔开创了一个人类的新时代。1989年摩尔功成身退,但他作为英特尔永远的名誉主席,摩尔巨大的影响力依然笼罩着整个英特尔公司。
本文转载自知乎用户:国际经理人培育,不作商业用途,仅供学习参考。